如何培养孩子优秀的个性和品质?
无论是父母,还是老师,都想培养出拥有优秀的性格和品质的孩子,但是怎样才能成功呢?
这牵涉到父母的自我教育、孩子的成长环境、师长是否能以身作则等多种因素。
那如何才能成功培养孩子优秀的个性和品质呢?
1第一步:做好充足的准备
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如果家长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,让其小小年纪就学坏的话,这样不利于他们良好性格的养成。
可是好多家长平时没多少时间陪伴孩子,更加没时间管教他们了。
所以家长必须学习相关教育理论,而不是把教育的责任都推给学校,或者只是简单地根据自己的心情和经验来教育孩子。
也许有人会觉得教育理论比较宽泛,并不完全适用于每一个家庭和孩子,为什么不能在实践中总结适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教育理论呢?
2第二步:学会有效惩罚孩子
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:孩子犯错了,我们该如何惩罚?处罚不当有可能导致孩子逆反心理,甚至给孩子的孩童时期留下阴影,那么什么样的处罚既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又不伤害孩子呢?
其实对孩子的惩罚教育是有前提条件和原则的,如果父母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惩罚孩子,不但起不到惩罚的效果,还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多负面影响。
惩罚前有一两次警告,让孩子警惕并修正自己的行为,但事不过三,惩罚孩子要注意的原则有:
1.犯错误要惩罚
惩罚孩子不是说了声“对不起”就可以到此为止的,家长们切勿忽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,就是要让孩子清楚的明白,他做这件事情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,更重要的是,他做错的事情,必须由他为这件事的后果承担责任。
2.失去某些特别待遇
不以威胁、愤怒的态度大声对孩子说;让孩子知道禁止这些权利的原因,当孩子日后表现佳时,恢复其权利。
3.对于不好的行为开罚单
首先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好的行为会有奖励,那么他也就会懂得自己要为不好的行为支付罚金。通常5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接受金钱的奖惩方法。
4.家长要言出必行
说出来要惩罚就一定要罚,你可以陪孩子一起承受,但不能因为孩子几句好听话或者孩子一时哭闹就心软,要言出必行,不然下次,你的惩罚就会失去恫吓作用。
5.追加一些家务活
整理房间、打扫卫生、刷碗等体力劳动,可以减轻孩子的愧疚感,是一种很好的“还债”方式。不过,它对五岁以上的孩子才有效。更小一些的孩子则最怕不被父母关注,怕失去家长的陪伴和保护。所以,对五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采取冷落隔离的方式,几分钟不理他,孩子就会觉得受到了很重的惩罚。
6.惩罚从哪开始到哪结束,都要明确
要跟孩子明确哪种行为是在惩罚,也要明确什么时间惩罚结束。
孩子犯错不可怕,可怕的是,家长不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对他们施以惩罚。当然,惩罚不是目的,只是让孩子纠正自己错误的途径
3第三步: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
中国古代有“孟母三迁”的典故。父母应该让孩子远离残忍的、没有道德廉耻的成长环境,远离那些行为恶劣的孩子。
父母有责任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、充满关爱的成长环境,这也是很多父母不会当着孩子的面吵架、说是非的根本原因。同样,老师作为孩子教育的先行者,也必须以身作则。
要知道,孩子们天生喜欢模仿,且他们对自己行为的对错、好坏并没有清晰的认知,需要依赖父母老师的评判和指导。
4第四步:记录孩子善行,及时给予鼓励
父母想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质,就要在孩子做出相应行为时,记录下来并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。
有空的时候,父母可以拿出来和孩子分享回忆,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。
父母们必须要意识到,孩子的各种美德不是与生俱来的,是随着孩子的心智成长和心理成长逐渐形成的,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才能形成。
当孩子拥有一个良好品质的时候会非常受欢迎,做事也会非常的沉着冷静。遇到问题以后,会懂得如何用自己的理智的思维去分析,去思索去解决,这样其实是能够让孩子受益一生。只要父母做好引导,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优秀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