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“南安吉、北利津”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声名远播,近年来,数以万计的中外学前教育专家、园长和骨干教师走到山东利津,走进利津二幼,走近“利津游戏”。“利津游戏”也是近年来幼教界交流、探讨的热点。
利津二幼全称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,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,是一个人口不到30万、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。
但这里有近50亩的幼儿园园区,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,有亲近自然的瓜果田园,还有充满巧思、趣味以及充分考虑儿童特点的大型户外自制玩教具,更有在户外
玩得“野”、玩得“嗨”、玩得“疯”的“黄河娃”!这一切都让人耳目一新、深深震撼。
“利津游戏”因何出名?为何火爆?有何奥秘?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传说中的“利津游戏”乐园——
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。
什么是“利津游戏”?在2017年9月举办的“利津游戏”专题学术研讨会上,专家们经过讨论研究,下了这么一个定义:
“利津游戏”是“山东省利津县幼儿园户外游戏教育”简称,由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赵兰会(原利津第一幼儿园园长)等为代表的利津幼教工作者历经10余年探索创建,其特点是尝试引入民间传统游戏,积极拓展幼儿户外游戏活动,将民间文化融入幼儿游戏,重点打造户外游戏环境,进而依据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与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对“健康、语言、社会、科学、艺术”五大领域教育内容,进行游戏化设置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幼儿园游戏课程模式。
“利津游戏”按其形式和内容可分为传统游戏、自主游戏、科学游戏和野趣游戏。
“利津游戏”通过户外环境创设,赋予幼儿游戏文化传承、科学探究、亲近自然和挑战勇气等功能。可以说,
“利津游戏”不仅仅是户外体育游戏,而是融合了民间传统游戏与户外“野趣”游戏的、具有“黄河精神”的游戏课程模式。
点击上方图片
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曾多次前往利津二幼考察、研讨,对利津游戏的模式表达了高度的认可,她评价“利津游戏”“反映了当代中国幼儿游戏的基本精神,
嵌入了中国文化基因,渗透了科学探索精神,蕴含了多彩自然教育,凸显了强烈挑战精神,成为当代中国学前游戏的缩影。”
赵兰会,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,利津游戏课程模式的创建人,担任过7年初中校长,11年乡镇教育办主任。2007年开始担任利津一幼园长,2016年3月轮岗到二幼担任园长至今。
赵兰会并不是幼教出身,常年从事中学教育的他,年近不惑却被调至幼儿园当园长。但见过赵园长的人都会被他身上的一股“劲儿”打动,那是一种“要做就要做到最好”的劲儿,有一种山东汉子的霸气和自信。赵兰会以匠者童心的精神扎根幼儿教育,秉承着一个最朴素的理念:“把游戏还给孩子!把童年还给孩子!把快乐还给孩子!”
第一次看到利津游戏的活动视频,或者第一次去到利津二幼的老师们,一定会连连惊呼“我的天哪,孩子们也太‘野’了!”
视频中的孩子,无论是游戏能力还是运动能力都很牛。他们可以把普通的健身软垫搭建成各种各样的造型,变成房间、变成城堡、变成花园。
他们可以荡着绳子跨越小河,还可以五六个人一起荡绳子,看绳子能最多承重几个人。
一方面,“利津游戏”坚守中国幼儿游戏的本土性原则,盘活资源,因地制宜,通过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游戏活动的有效实施,努力实现幼儿游戏的公共价值。
另一方面,“利津游戏”大胆探索、勇于创新,突破了我国现有幼儿园的游戏模式,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,赋予了幼儿游戏中国本土文化品质,实现了传统意义与现代价值的充分结合。
每天下午是孩子们自由游戏的时间,全园一千多名孩子可以在幼儿园的各个地方、各个设备中游戏。这里的孩子可以上树、可以从高处跳、可以在泥里翻滚、可以和动物亲密接触......而教师不会出于“过度保护”的心态去干预。释放幼儿的自由+消失不见的束缚,让利津的孩子自由游戏,将“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”发挥到极致。
自由不仅体现在孩子们选择游戏的方式上,还体现在他们独具个性的探索上。
户外活动开始了,多数幼儿骑在独木桥上移动,慢慢的,他们发现,骑着过独木桥鞋子更容易湿,柯锐说:“谁想尝试走过独木桥?”幼儿纷纷摇头,只有婧瑶、奕辰表示愿意尝试。

骑着过独木桥
听到孩子的这个想法,我意识到走过独木桥,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,便将孩子组织起来问:“如果你们走着过桥的途中,站不稳怎么办?”奕辰说:“我如果站不稳就会先跳下来。”婧瑶说:“我如果站不稳就会蹲下,再骑着过去。”思锐说:“我们可以拿一根长木棍,如果不稳可以抓住木棍。”
孩子们纷纷献策,最终决定手里拿着木棍,一方面可以掌握平衡,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危险。柯锐首先挑战,他双手握住木棍,脚一步一步向前走着,不一会便走到了终点。

站立过独木桥
婧瑶和奕辰看到后,便开始挑战,但是上去数次,均无法掌握平衡。
十分钟过去了,赫璇被她们吸引,也进行了挑战,尝试多次均以失败告终,我明显看到了他们脸上写满了失望。
含月也被吸引过来,她鼓足勇气,站了上去,走了几步,觉得自己无法掌握平衡,便跳了下来,奕辰又尝试了一下,也以失败告终!
这时,含月说:“柯锐成功了,是因为他紧握木棍保持平衡,而且脚是一步一步向前挪动的!”奕辰说:“赫璇也是这样走的,却没有成功!”她们两人争执不休!含月坚持着柯锐的走法,奕辰坚持她自己的方法!在他们坚持不懈的尝试下,含月成功地走过了独木桥!
奕辰看着含月慢慢走向成功的过程中,她出现了动摇,她一会儿双脚并排向前走,一会儿双脚交替向前走,但都没有成功。
活动临近尾声,奕辰终于通过双脚交替的方法走过了独木桥,她激动地欢呼:“我成功了!” 兴奋之情,溢于言表!
回到教室,我请幼儿们各抒己见,分享自己的游戏体验。
奕辰说:“我本来不敢走着过独木桥,但是我看到几个小朋友成功走过,我觉得自己也可以,最后我也成功地走过了独木桥。”我问她:“那你是用什么方法走过去的呢?”她非常自豪地说:“我用双脚交替的方式过去的,这个方式最适合我。”边说边展示起来,脸上洋溢着成功后的喜悦。
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,幼儿有各种各样过独木桥的方式。他们也不全是胆大的,也有胆小的孩子不敢过独木桥。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过独木桥的方式,并且依次尝试。当看到同伴成功走过后,幼儿也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方式,摸索出了成功走过独木桥的方法。
教师在幼儿活动时,一直处于关注但并未多干预的状态。尽管幼儿多次尝试失败,但教师忍住了“劝她放弃”的念头,选择相信幼儿。
在大家考虑较多的安全问题上,教师这么认为:安全教育要从“回避”向“体验”华丽转身。塑料滑梯、大型塑料玩具,幼儿在上面玩耍,安全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但这样的运动器械能让幼儿获得多大的发展让人怀疑。我们要努力改变“回避型”的安全教育策略,强调幼儿的亲身体验,在体验中接受更多的挑战。
“学前微主编”在观察利津二幼的设施结构和幼儿游戏后是这么总结的,笔者以为一语中的:首先,孩子本身是有自我防御机制的,对于危险会有本能和判断,会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区域与玩法;其次,“利津游戏”在设计之初,就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层次性和安全性,并不是“拍脑袋”的仓促上马,每一个区域、每一个大型户外自制玩具,都是在赵兰会和团队的研发下,经过反复的实践、调整、再实践,才最终实施的……
这是孩子们的设计图,孩子们在进行户外游戏和建构前,会对当天的活动有所计划。在活动后,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活动中拍摄的视频,进行反思与探讨。这一切,都是以儿童为主体去完成的,教师只是起到协助、观察、引导的作用。
我们不可能因为怕孩子受伤,就把孩子装到套子里。但是如果您并没有学习到“利津游戏”的精髓,只是根据其形简单模仿,那么,危险系数还是很高的,请务必谨慎操作。
在利津游戏中,教育者会提供孩子丰富的游戏材料,其中既有高结构的器材也有低结构的材料,教育者不会限于孩子们的自由发挥。
幼儿园把双层巴士开进了学校,孩子们可以在双层巴士里模拟小司机、小乘客的游戏,简直是现实版“巴学园”的巴士教室。
利津幼儿园丰饶的自然资源本身也能为孩子们提供游戏的材料,花草树木、果实昆虫,都可能在孩子的游戏中充当重要的角色。
赵兰会园长在接受学前微主编的访谈时说:利津一直都是
“穷县富教育”,山东历史上就文人辈出,齐鲁大地更是文脉传承,在这样的传统下,自上而下政府在教育上就特别舍得投入,仅利津二幼,就先后投入资金780万元,从硬件建设,到环境打造,再到教师成长,助推幼儿园全面发展。
这里的老师们待遇也丰厚,得到了无数幼师梦寐以求的体面收入,幼儿园的后面还有一个专为老师们和家属打造的住宅区。幼儿园老师们能生活、会生活,也就更会玩、更爱孩子。
利津二幼有广阔的游戏空间,超大的攀爬架、树屋、大滑梯、森林栈道。
还有属于自己的植物园、动物园、小农场,让人无不羡慕。
利津游戏打破了教学楼与幼儿园园区的禁锢,将游戏的空间扩大,孩子们在田野里、在山坡上、在树林里都可以开展游戏,这些外部环境资源也被充分利用了起来。
利津游戏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创设的丰富多元的环境,为幼儿游戏提供源头活水和更为广阔的空间。环境易于模仿,但是仅有环境是远远不够的。
要想让幼儿的
游戏持续、深入地开展,发挥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,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。
教师是否具备观察与解读儿童行为的能力,整合利用教育资源的能力,发现游戏价值并推进游戏进程、促进儿童深度学习的能力等,这些都是教师应当具备的“追随儿童心灵,把握儿童在游戏中的生长点,引导儿童建构新的游戏,支持并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”的核心素养。
复旦大学出版社新出版的这本《利津户外游戏》,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利津游戏的一手资料。
点击上方图片
ISBN: 978-7-309-14370-6/G.1982
全书综合呈现了利津户外游戏环境创设、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、解读与支持策略。全书分为运动性游戏、表现性游戏和探索性游戏三个版块,共50个案例,每个案例都包括追根溯源、精彩回放和洞察秋毫三个部分,分别介绍了游戏活动的背景、过程以及教师的观察、反思与支持策略。本书是利津游戏课程实践的首次集中呈现,对全国幼儿园教师探索游戏课程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。
华东师范大学的周念丽教授高度评价利津游戏,认为利津游戏体现了陈鹤琴先生的“活教育”思想,作为《利津户外游戏》主审,在此书的撰写过程中,多次专程赴利津二幼考察指导,并为参与撰写的教师提供讲座,面对面指导教师梳理文稿,提升教师观察和支持幼儿游戏的专业能力。使本书构架更加清晰,更具专业性,也更具有可读性。
左二为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,左三为上海体育大学陆大江教授
利津二幼门口醒目处耸立着一个“玩”字和一个“爱”字, “爱”和“玩”的科学诠释和理性行动可以不断逼近幼教的真谛。今天我们从这本游戏案例中可以看到,他们把人文、自然和孩子天性融合于“让孩子在自主解决问题中成长“,正在把”真谛“演绎为生动的故事,很值得大家来品味。
——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步社民
户外游戏不仅能强健儿童的体魄,帮助他们获得规则意识和社会性发展,更能培育他们勇敢、坚毅的品质。在这本书的案例中,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:利津二幼的园长和老师们因地制宜,为孩子们创设了生态、野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幼儿园环境和课程,造就了一个个自主、坚毅又内心和谐的中国孩子!
——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陈冬华
点击上方图片
ISBN: 978-7-309-14370-6/G.1982
@幼师宝,如何学习真实的“利津游戏”,最好的方法在这里!| 新书推荐 文末福利
让我们伴着书香,追随幼儿游戏的足迹,携手走进幼儿的游戏王国,品味生命成长的意义!
想加购更多书籍,请联系客服或直接扫码
加番薯老师微信咨询。
*声明:本文由幼师口袋整编,图片来自网络和幼师口袋。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内回复“转载”。